1.病例基本信息
大白熊,8歲,雄性,體重60kg。2014年5月28號帶至本院就診。無完整的驅蟲記錄以及免疫記錄。
2.病例情況
主述該犬年前右前肢發生跛行,之后發生腫脹破潰和膿腫,曾經在外院處理過,未有明顯好轉。現右前肢嚴重腫脹,潰瘍,流出血性液體。病變主要發生在趾骨處以及肘關節,呈現逐漸增大的趨勢。
3.臨床檢查
3.1臨床基本檢查
體溫:39.0℃;心率:120次/分鐘,音清率齊;呼吸:正常。
3.2 血常規檢查
3.3血清生化檢查
3.4 影像學檢查
X光檢查:胸腔右側位片 X光檢查:胸部正位片
3.5 細胞學檢查
3.5.1 細胞學檢查方法
使用5ml注射器,對腫物進行細針抽吸后,制作細胞學涂片,使用Diff-Quik染色液進行染色,并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3.5.2 細胞學檢查結果
細胞學涂片可見在大量的紅細胞之間,可見離散分布的圓形細胞。細胞呈現大小不一,部分細胞體型較大。細胞核呈圓形、橢圓形或者腎形,大小不一,部分細胞核含有突出的核仁。細胞中含有中等程度至豐富的細胞質,呈輕度嗜堿性,可能含有空泡。
細胞學檢查(一) 細胞學檢查(二)
3.6 組織病理學檢查
3.6.1 組織病理學檢查方法
使用6mm直徑的組織活檢打孔器(德國納博科臨動物臨床檢驗實驗室提供),按照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活組織采樣。將活檢組織放置于10%的中性福爾馬林中,送至德國納博科臨動物臨床檢驗實驗室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送檢組織被包埋了3個部位以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
3.6.2 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
顯微鏡發現:表皮層表現正常。真皮層表現出母細胞樣的巨噬細胞和少量淋巴細胞的大量彌散性浸潤。每個高倍鏡視野下最多可見10個有絲分裂相。皮膚附屬器官的結構大部分均被組織細胞浸潤而破壞。
病例學診斷:建議為惡性組織細胞的增生。
4.診斷
根據以上檢查結果,結合臨床癥狀,初步診斷為犬組織細胞肉瘤(局部型)。
5.治療
5.1支持治療
送檢期間,對該犬進行營養支持,止痛消炎以及傷口消毒處理等治療方式。
5.2 手術切除
6.病例跟蹤
術后到其他醫院住院治療,護理醫生告知,術后兩天精神沉郁,未進食進水,有小便無大便。第三天突發休克死亡。
7.討論
犬的組織細胞增殖是一大類疾病,根據不同的生物學行為,分為不同類型。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第一次出現有關犬組織細胞惡性增殖的報道。1986年的一份研究中,發現伯恩山犬具有品種傾向性,而且多數病例涉及到肺部問題[1]。在目前的獸醫文獻中,僅有少量的病例報道和一些回顧性研究對該類疾病進行描述。
近年來,隨著更多免疫表型試劑的發現與應用,該類腫瘤的細胞的細胞起源被逐漸明確。基于疾病的癥狀和細胞譜系,引用了更多的專業術語來描述該類疾病(表一)[2]。目前,犬的組織細胞增殖主要分為3個不同的類型,包括皮膚組織細胞瘤,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癥(皮膚型和系統型)以及組織細胞肉瘤(局部型和彌散型)[3]。
已經有報道稱發現了組織細胞肉瘤的亞型,稱為“嗜血細胞性組織細胞肉瘤”,這些腫瘤由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的結果與巨噬細胞一致(CD11d+,CD11c−, MHCII+,最低程度的CD1表達),而并與樹突細胞不一致,因此將其區分出來。臨床病例中,在脾臟和骨髓中發現過該類腫瘤,并且由于腫瘤細胞能夠吞噬物質(包括宿主紅細胞)而更具有侵襲性[4]。
組織細胞肉瘤,是起源于樹突細胞的惡性腫瘤,分為局部型和彌散型。組織細胞肉瘤在已知確定的一些品種各種更為常見,包括伯恩山犬,平毛獵犬,羅威納犬等,表明遺傳因素與易感性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也可能發生在其他品種的犬上。大多數的病例發生在中年或者老年的犬上,但是曾經有報道稱在3歲的年輕犬上也發現了該種腫瘤。組織細胞肉瘤可能只涉及到局部的器官,也有可能是彌散型的,涉及到多個器官。
目前,局部和彌散型的組織細胞肉瘤發病機理并未清楚。在對犬的病例進行研究后發現,該種類型的腫瘤具有明顯的品種傾向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基因或者分子層面上發病的猜想。致癌基因中的RAS家族控制著幾種細胞內生長促進的途徑,在超過30%的人類腫瘤中,可以發現由RAS家族基因編碼的蛋白產生了突變或者過度表達。在伯恩山犬中,對RAS致癌基因家族中的C-N-ras基因進行研究,發現該基因未激活的突變可以解釋組織細胞肉瘤在該品種上的傾向性[5]。
根據組織細胞肉瘤發生的部位和涉及到的器官,會有不同的臨床癥狀。一些常見的非特異性的臨床癥狀包括嗜睡,食欲不振和體重減輕等,其他癥狀包括咳嗽、呼吸困難、發熱、嘔吐、腹瀉、淋巴結病。在組織細胞肉瘤的病例中,經常可見貧血,這種貧血表現出一定程度的可再生性。
其他血液學檢查異常包括白細胞增多,血小板減少,肝臟指標上升和低白蛋白以及血鈣升高。涉及到肺部的病變可能出現彌散性間質性浸潤,單一病灶或者多個病灶團塊出現。腹部常見的超聲異常包括肝脾腫大,脾臟或者肝臟出現斑點狀陰影或團塊。大部分的局部型組織細胞肉瘤病例會出現迅速生長的軟組織團塊。四肢是最常見的發病部位,特別是靠近關節的位置,因為這些部位的組織細胞肉瘤腫瘤起源于滑膜內層的樹突細胞。
可能涉及到其他的器官,包括肺、腦、鼻腔和骨髓。轉移型組織細胞瘤主要影響脾、肺、骨髓、肝臟和淋巴結。該類型的臨床癥狀與人的朗格罕氏細胞增多癥最為相似,也表現為多系統疾病以及對單一的化療反應效果差。
可以通過對腫瘤組織進行細胞學和組織病理學檢查得到初步的診斷,但是對于一些多形性腫瘤的診斷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多形性腫瘤與其他肉瘤,癌和圓形細胞瘤形態特征很相似。組織細胞肉瘤細胞是離散的單核細胞,體型偏大,表現出明顯的細胞大小不等和細胞核大小不等。細胞核呈圓形、橢圓形或者腎形,含有突出的核仁。細胞中含有中等程度至豐富的細胞質,呈輕度嗜堿性,可能含有空泡。
常見有絲分裂象,在一些腫瘤細胞中可能可以見到吞噬紅細胞的現象以及多核巨細細胞。局部型和彌散型的組織細胞肉瘤是起源于樹突細胞的腫瘤,可以使用CD18的抗體以及白細胞主要粘附分子家族中的α2亞型,在福爾馬林固定的組織中進行免疫細胞學染色和免疫化學染色進行確診。腫瘤細胞一致地表達CD1b,CD1c,CD11a,CD18,CD45(表明起源于白細胞)。低水平的E-鈣粘蛋白和CD4/Thy1表達,能夠分別將組織細胞肉瘤與組織細胞瘤、反應性組織細胞增多區分開來。另外,溶解酵素陽性和細胞角蛋白陰性,能夠將組織細胞肉瘤與起源于上皮的腫瘤相區別。
彌散型的組織細胞肉瘤病程發展迅速,通常是致命的,局部型的組織細胞肉瘤可能有機會接受治療。在許多案例中,傳統的治療形式包括手術和放射線治療無法對腫瘤產生長期有效的控制。單一的使用化療藥物,其治療效果較為短暫。因此,包括潑尼松,多柔比星,洛莫司汀和卡鉑的不同組合,可以被用于組織細胞肉瘤的最初治療中。然而,在一份報告中,使用CD18染色對10只關節的組織細胞肉瘤進行確診,總的平均存活時間為3.6個月。接受截肢的犬平均存活時間為6個月,轉移率達到91%。
有報告關于一只犬患彌散性皮膚組織細胞肉瘤對藥物組合的化療套餐有短暫的效果,這些藥物包括:環磷酰胺、長春新堿、潑尼松、米托蒽醌、達卡巴嗪和依托泊苷。在彌散型的組織細胞肉瘤中,有文獻報告平均生存時間為2-4個月。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某些二膦酸鹽能夠提高細胞化療藥物對組織細胞肉瘤的治療效果。氯膦酸鹽(抗骨質疏松癥藥)和長春新堿聯合使用能夠起協同作用。另外,唑來膦酸顯著增加了組織細胞肉瘤細胞對柔比星的吸收,聯合使用后,能夠增加細胞死亡。